【原文】
嘉興屠康僖公,初為刑部主事,宿獄中,細詢諸囚情狀,得無辜者若干人。公不自以為功,密疏其事,以白堂官。后朝審,堂官摘其語,以訊諸囚,無不服者,釋冤抑十馀人。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。
【翻譯】嘉興的屠康僖公(屠勛,1446—1516年),剛開始做刑部主事,就住在監獄里,細細詢問囚犯的情況,發現一些無辜受冤枉的人??蒂夜蛔约壕庸?,秘密地把這些事告訴了上級(刑部尚書)。后來進行審問的時候,刑部尚書用康僖公了解的情況詢問犯人,沒有不服氣的。釋放受冤枉的十幾個人。一時京城都稱頌刑部尚書的英明。
【原文】
公復稟曰:“輦轂之下,尚多冤民,四海之廣,兆民之眾,豈無枉者?宜五年差一減刑官,核實而平反之?!?/span>
尚書為奏,允其議。時公亦差減刑之列,夢一神告之曰:“汝命無子,今減刑之議,深合天心,上帝賜汝三子,皆衣紫腰金?!笔窍Ψ蛉擞猩?,后生應塤,應坤,應埈,皆顯官。
【翻譯】康僖公又稟告尚書說:“京城之內,天子腳下,尚且有這么多受冤枉的人。天下之廣,民眾之多,怎么會沒有被冤枉的呢?應該五年就派遣一個減刑官去調查核實,而平反冤獄?!?/span>
尚書報告皇帝,就被批準了。當時康僖公也在派遣的減刑官之列,后來夢一個神告訴他說:“你命里沒有兒子,現在減刑的這個提議,非常符合上天的仁愛之心。上天賜給你三個兒子,都能做大官?!蹦翘焱砩戏蛉司蛻言辛?,后來生了應塤,應坤,應埈,都做了大官。
【解讀】
1、不要跟領導爭功
其實不僅不要跟領導爭功,跟誰都不要爭功?!肮Τ缮硗?,天之道?!边@本來就是自然規律,是符合本性的。
有人就說:“憑啥啊,這本來就屬于我的,我為什么要讓給別人!”
也有人說:“這不公平,屬于自己的就應該要努力爭??!”
聽上去很有道理。我怎么又感覺到西方人直來直去的味道呢。我們現在很多道理都是從西方傳來的,聽上去很有道理,仔細推敲,發現基本沒道理。
什么叫屬于你的?誰說是屬于你的?你說是屬于你的?他還說是屬于他的呢?怎么說?
有功勞都說成別人的。你看我們中國人領導講話都是這樣。如果誰講話說,這功勞都是我的,我做了多少多少貢獻,大家肯定都討厭他。他說功勞都是大家的,反而大家就是覺得他功勞最大。
所以“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”,“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”。這些都是《道德經》里的話,其實就是大白話,非常好理解。所以,老子說“吾言甚易知、甚易行,天下莫能知、莫能行”。
為什么“莫能知、莫能行”,就是因為被一些自私的心理給掩蓋了。所以要把這些自私的心理格除掉,自然就體會到了。這就是“格物”!
你看,屠康僖公一心就是為了平反冤獄、拯救無辜者,并不是為了自己要爭功升官,所以他就很自然的把這些功勞全都讓給領導了。你讓領導去做這些事,他能做的更好,你跟領導爭,可能效果會很弱。
領導又奏報給皇帝,皇帝也批準了。這個善就做大了,做到了全國。如果是他要爭功,自己去奏報皇帝,很難起到這個效果。而且你越級匯報,或者自我爭功,你得不到領導的支持,這些工作很難做。做不好,你可能還怨天尤人,覺得自己是善心,為什么別人不支持你,社會多么黑暗!其實是你的做事方法有問題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。你被私欲蒙蔽了雙眼。
何況,下屬的功勞本來就屬于領導的。
何況,你能做成一些事情,不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做到嘛!
2、陰德,天報之
屠康僖公做了這么大一件善事,但大家都不知道是他提倡的,大家都贊美他的領導——刑部尚書(刑部部長)。不過,人家尚書做的確實也不錯,值得贊美。
可是,屠康僖公做的就是陰德了,尚書做的就是陽善?!瓣幍?,天報之;陽善,享世名。名,亦福也?!?/span>
陰德,天來報應,那自然就厚了!陽善,享受了美名,自然福就輕了,因為美名也是一種福,就是說享受好的名聲,也是在消耗福報。
所以,一些名聲特別好的人或者官員,為什么往往會遭受一些坎坷,跟這個也有關系啊。比如說,全國知名的清官,總是得不到提拔,其實不是因為黑暗,而是他已經享受了美名了。
當然不是說,讓你不要去做清官,而是告訴你說做清官,也要悄沒聲息的做清官,不要過于標榜自己。如果你要做貪官,你要得惡報的。如果做貪官還有美名(假裝清廉而得的美名),那就是“名者,造物所忌;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,多有奇禍?!蹦菒簣罂删蛻K了!
而“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,子孫往往驟發?!?/span>
老天是公平的。
我相信屠康僖公在做這些事的時候,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要得多大的善報,他只是一心救人,所以得的善報也就更大。
子孫有這么大福報,他自己的福報也很大,做到太子太保,死后贈太保,謚號康僖。來世的果報應該更大,救了這么多人呢!又這么謙虛,一世的福報肯定享受不完?;蛘呓袷赖纳茍笾皇腔▓?,花結果,來世的果報肯定更大更大!
嘉興屠康僖公,初為刑部主事,宿獄中,細詢諸囚情狀,得無辜者若干人。公不自以為功,密疏其事,以白堂官。后朝審,堂官摘其語,以訊諸囚,無不服者,釋冤抑十馀人。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。
【翻譯】嘉興的屠康僖公(屠勛,1446—1516年),剛開始做刑部主事,就住在監獄里,細細詢問囚犯的情況,發現一些無辜受冤枉的人??蒂夜蛔约壕庸?,秘密地把這些事告訴了上級(刑部尚書)。后來進行審問的時候,刑部尚書用康僖公了解的情況詢問犯人,沒有不服氣的。釋放受冤枉的十幾個人。一時京城都稱頌刑部尚書的英明。
【原文】
公復稟曰:“輦轂之下,尚多冤民,四海之廣,兆民之眾,豈無枉者?宜五年差一減刑官,核實而平反之?!?/span>
尚書為奏,允其議。時公亦差減刑之列,夢一神告之曰:“汝命無子,今減刑之議,深合天心,上帝賜汝三子,皆衣紫腰金?!笔窍Ψ蛉擞猩?,后生應塤,應坤,應埈,皆顯官。
【翻譯】康僖公又稟告尚書說:“京城之內,天子腳下,尚且有這么多受冤枉的人。天下之廣,民眾之多,怎么會沒有被冤枉的呢?應該五年就派遣一個減刑官去調查核實,而平反冤獄?!?/span>
尚書報告皇帝,就被批準了。當時康僖公也在派遣的減刑官之列,后來夢一個神告訴他說:“你命里沒有兒子,現在減刑的這個提議,非常符合上天的仁愛之心。上天賜給你三個兒子,都能做大官?!蹦翘焱砩戏蛉司蛻言辛?,后來生了應塤,應坤,應埈,都做了大官。
【解讀】
1、不要跟領導爭功
其實不僅不要跟領導爭功,跟誰都不要爭功?!肮Τ缮硗?,天之道?!边@本來就是自然規律,是符合本性的。
有人就說:“憑啥啊,這本來就屬于我的,我為什么要讓給別人!”
也有人說:“這不公平,屬于自己的就應該要努力爭??!”
聽上去很有道理。我怎么又感覺到西方人直來直去的味道呢。我們現在很多道理都是從西方傳來的,聽上去很有道理,仔細推敲,發現基本沒道理。
什么叫屬于你的?誰說是屬于你的?你說是屬于你的?他還說是屬于他的呢?怎么說?
有功勞都說成別人的。你看我們中國人領導講話都是這樣。如果誰講話說,這功勞都是我的,我做了多少多少貢獻,大家肯定都討厭他。他說功勞都是大家的,反而大家就是覺得他功勞最大。
所以“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”,“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”。這些都是《道德經》里的話,其實就是大白話,非常好理解。所以,老子說“吾言甚易知、甚易行,天下莫能知、莫能行”。
為什么“莫能知、莫能行”,就是因為被一些自私的心理給掩蓋了。所以要把這些自私的心理格除掉,自然就體會到了。這就是“格物”!
你看,屠康僖公一心就是為了平反冤獄、拯救無辜者,并不是為了自己要爭功升官,所以他就很自然的把這些功勞全都讓給領導了。你讓領導去做這些事,他能做的更好,你跟領導爭,可能效果會很弱。
領導又奏報給皇帝,皇帝也批準了。這個善就做大了,做到了全國。如果是他要爭功,自己去奏報皇帝,很難起到這個效果。而且你越級匯報,或者自我爭功,你得不到領導的支持,這些工作很難做。做不好,你可能還怨天尤人,覺得自己是善心,為什么別人不支持你,社會多么黑暗!其實是你的做事方法有問題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。你被私欲蒙蔽了雙眼。
何況,下屬的功勞本來就屬于領導的。
何況,你能做成一些事情,不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做到嘛!
2、陰德,天報之
屠康僖公做了這么大一件善事,但大家都不知道是他提倡的,大家都贊美他的領導——刑部尚書(刑部部長)。不過,人家尚書做的確實也不錯,值得贊美。
可是,屠康僖公做的就是陰德了,尚書做的就是陽善?!瓣幍?,天報之;陽善,享世名。名,亦福也?!?/span>
陰德,天來報應,那自然就厚了!陽善,享受了美名,自然福就輕了,因為美名也是一種福,就是說享受好的名聲,也是在消耗福報。
所以,一些名聲特別好的人或者官員,為什么往往會遭受一些坎坷,跟這個也有關系啊。比如說,全國知名的清官,總是得不到提拔,其實不是因為黑暗,而是他已經享受了美名了。
當然不是說,讓你不要去做清官,而是告訴你說做清官,也要悄沒聲息的做清官,不要過于標榜自己。如果你要做貪官,你要得惡報的。如果做貪官還有美名(假裝清廉而得的美名),那就是“名者,造物所忌;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,多有奇禍?!蹦菒簣罂删蛻K了!
而“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,子孫往往驟發?!?/span>
老天是公平的。
我相信屠康僖公在做這些事的時候,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要得多大的善報,他只是一心救人,所以得的善報也就更大。
子孫有這么大福報,他自己的福報也很大,做到太子太保,死后贈太保,謚號康僖。來世的果報應該更大,救了這么多人呢!又這么謙虛,一世的福報肯定享受不完?;蛘呓袷赖纳茍笾皇腔▓?,花結果,來世的果報肯定更大更大!